常人以为收藏为有钱有闲者所为,又以为收藏为聚敛财富之捷径。这事实不言自明。大多数收藏者确实出手不凡,又津津乐道于价值的飙升。不是有人在电视上得意地对观众说:“我过去一万元买此画,如今值十万元!”不是国际社会已经有人担心,许多名画一旦归个人所有,长期封存于个人的财富库中,广大公众就失去了对它们的欣赏机会吗?可见,从某种意义上说,属于人类文明共同财富的某些珍贵文物,越来越集中于少数人手里成为个人财富的象征时,人们是深存忧虑的。
读画楼主梅子却与众不同。钱,他是有一些,不然不可能买得起字画,那是他在香港十多年来做贸易挣来的。但他一不以藏品为个人把玩之物,二不以收藏为敛财之道。他的目的很明确:为社会收藏字画,让大家共赏艺术。他收藏的最终目的,是要向公众展示、宣扬中国文化。为此他赚了钱就赔上钱去买画、办画展、出画册,而且从不卖画。不少人并不愿意把自己的收藏公之于众,恐有暴露之嫌,于是养在深闺,偶尔在亲朋好友中小范围传看,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文化珍品多年尘封而不见于世的原因。梅子却不然,他自认画来得堂堂正正,自己又无意于炫耀出名,所以欣赏者多多益善。自1992年开始,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、深圳何香凝美术馆、南京博物院、烟台博物馆和日本东京举办过8次个人收藏展。他说:“戏要听,画要读。京剧和书画,是中国文化的两大传统,再不大力弘扬就有丢失的危险。现在年轻人喜欢中国书画的不多了,能鉴赏的人就更少了。我只不过是抛砖引玉,让全社会都来关心这个弘扬民族文化的大事。”
梅子三十多岁,年纪轻轻,便进入了收藏家行列。上至宋明清,下至现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的墨宝,他总共收有七、八百幅。在这个年纪,论质论量搞到这个水平的,在字画收藏界无人能出其右。应该说他是腰缠万贯了,但梅子却并不以为这是他个人的财富。“我早晚要把这些都捐给国家,还给社会。”梅子斩钉截铁地说。你别以为梅子能说此话便是一切来之太易,其实他为此奋斗了20年,这其中经历过啃面包睡板凳、8分钱邮票钱都贴不起的困境,到后来境况稍好两部彩电换一幅清代彭玉麟的梅花。直到1996年以后,他才过上了好日子。但即使今天,他在请人吃饭时,自己还是少要一个汤,为的是省一点钱买画。
梅子认为,收藏应是一个发现——收藏——展示的过程。收藏者不应仅仅谁有名就收藏谁的,一些画品人品俱佳的青年画家,正有待收藏者在他们还未成名时发现其价值,并把他们推向社会,这就要看收藏者的胆识和品位了。山东画家王树忠,在写意人物画方面很有造诣,梅子在他一文不名时就出五万元买下他的《水浒一百单八将手卷》,并几次在展览中将他推出。当然,时代公认的大家,自有其高人之处,梅子不惜代价地收藏了他所能得到的大家杰作。但是,对于现在有些相当有名的画家,什么来钱快画什么,十几幅画儿换一辆奔驰的行为,梅子很不以为然:“这样画出来的已经不是艺术品而是钱了,这种格调不高的作品没什么收藏价值。是艺术品,才有收藏价值,有名的有价值,没名的也有价值。没名的,将来可以有名;徒有虚名的,名声今天被炒起来了,以后也还会跌下去。”谈话中梅子一再提到他敬重的老画家刘勃舒,他身为中国画研究院院长、全国政协委员,培养的大批中青年画家都已成名,自己却还住在两室一厅的房子里。梅子称如今物欲成风,他却安贫乐道,不改其志。
梅子苦心经营的“读画楼收藏会馆”将于本月25日在北京开张。这是一家收藏会馆,这里除了将长年展示梅子的书画藏品之外,还将为艺术家及志同道合者提供一个赏析字画、探讨学术的沙龙。
尹瘦石评价梅子说:“收藏没钱不行,光有钱也不行。”如今有钱的收藏者不在少数,梅子不是光有钱,他还有一种责任感。如他者以收藏为事业,以弘扬文化为己任,节衣缩食,东奔西走,二十年如一日,应该说鲜有其人。他的字画,来路正当,品格高雅;他的为人,谦虚谨慎,出以公心,真正是“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”。